愛丁堡大學交換心得-2: 交換心得與收穫

Posted by binomial14 on February 6, 2022

110-1 學期台大校級愛丁堡大學交換

前言

這一篇文章其實是強迫自己把交換的這四個月過程做一些沈澱,因為許許多多不可控制的原因回台灣後的一個月其實有點缺乏動力,也可能是為自己的懶惰找藉口,總之現在過完年了,也該讓生活重上軌道,往下一個目標前進。所以就先來把這篇欠了好久的交換心得文寫完。

交換的心態

身為一個延畢交換生,在我寫完這篇心得並上傳到學校的系統後,我就完成了學士學位該做的最後一件事情,在我所知的範圍內其實沒有很多人選擇這樣操作,而我這麼做的原因是因為接下來目標是國外的研究所,大部分的學長會選擇延畢一學期處理申請並在第二學期服完四個月的義務兵役,大四時我突然想到既然課都修完了,何不延畢時到國外看看,而且說不定能有參與其他學校研究的機會,對於研究所申請以及未來職涯應該都蠻有幫助的,因此就蠻臨時起意申請了交換,在很多人的幫助之下也順利的拿到了愛丁堡大學的交換資格,同時也獲得專題教授的推薦得以在愛丁堡大學的資訊系獲得教授的指導。

(如果對研究領域有興趣的話,我在台大是李琳山教授與李宏毅教授的專題生,領域是語音與自然語言處理 (Speech &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愛丁堡大學在這個領域非常有名,有很大的研究團隊以及豐富的資源,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

因此,對於交換,我最主要的目標有兩個,第一是好好完成我研究所的申請,第二是盡量參與研究、把握跟老師跟博士班學長 meeting 的機會,除此之外才是交朋友、旅遊、體驗文化、修課等等,我覺得在一開始把事情想清楚蠻重要的,因為時間、精力真的有限,如果不知道自己最想要什麼,每個想要的都想去試一試,最後可能每件事都沒辦法做好而且壓力很大。話雖如此,在交換期間我還是交到了一些很好的朋友、到很多地方去玩,還是很豐富且充滿回憶的,所以,把優先順序想清楚之後,好好規劃有限的時間,其實會發現你可以做的比想像的更多。

不同的文化

其實這邊我想講的是文化衝突/文化差異,但在我的經驗裡面可能不需要用到那麼強烈的字眼,也許在這方面我沒那麼敏感,但對我來說其實就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間的互動,偶而會讓我覺得有些不舒服但對我來說不是歧視,而是不習慣,對於前者我們能做的不多,但對於後者往往可以透過溝通、理解,去化解那種不舒服的感覺,對雙方來說都會是一個難得的經驗。但不能否認的是歧視也會發生的,不過至少在我的經驗裡英國人比較不會有這類行為。

因為我住的宿舍是 flat,也就是六個小套房共有一個包含廚房與客廳的起居室,我與室友的互動其實是蠻頻繁的,我們房間有三個英國女生、一個英國男生、一個中國男生以及我,在我到的第一天晚上我的英國室友們就找了別的 flat 的同學來我們的 living room 喝酒,然後找我一起加入他們,當時是九月初,我剛從沒什麼疫情但三級警戒的台灣飛往疫情嚴重卻沒什麼管制措施的英國,也只打了一劑疫苗,其實對於疫情是挺擔憂的,但又覺得不去好像很不合群,所以有點硬著頭皮跟著大家一起喝酒聊天玩遊戲,如果不是很怕自己確診其實是蠻愉快的記憶,但當下真的覺得不是很自在,所以之後他們再找我我都沒有跟他們一起去玩了,然後就很怕被他們覺得我很難搞,一開始看到他們在廚房我甚至會不太想進去煮飯。

不過之後就發現我想多了,相處比較久了他們其實有問我是不是覺得他們很吵或是不習慣喝酒,我也有跟他們講我只打了一劑疫苗、沒那麼喜歡去買醉XD 之類的,所以他們不會再找我去喝酒但在其他部分我們都還是相處的不錯,甚至在生日的時候幫我簡單慶祝了一下,一方面感動一方面也覺得有點不好意思,因為我後來都跑去跟其他亞洲朋友玩了,但至少我跟這群英國室友雖然習慣很不一樣,但還是很快樂的一起度過一個學期。

(是不是想問中國室友呢?他都在房間裡打遊戲然後常常叫外賣,我們大家都不太常遇到他)

另外一件事就是兩岸關係,因為愛丁堡大學資訊系有很多中國學生,有一次實體討論課時就有一個人提到一點點兩岸關係的論述我不是那麼認同,但這堂課的主題是在講我們各自常用的語言以及地區的方言(因為是自然語言處理的討論課),所以他的這個點其實也不是大家討論的重點,我當下一直在想我該不該講這件事情,後來我是覺得這就跟討論課無關了,我想把握時間多討論比較專業性的問題,所以輪到我發言的時候我沒有特別 cue 他,就把台灣的情況分享給大家而已。不過之後這個同學就沒有出現過了,這類的問題也再也沒有出現在我們的討論課上,就只是一個小插曲。

其實外國人對於兩岸關係多少都有些了解,有時候甚至會聽到一些很有趣的梗,所以不用太擔心這個問題,另外我遇到絕大多數的中國留學生其實人也都蠻好,不會因為你是台灣人就怎麼樣,我有一次報告跟中國同學一組也是合作愉快,所以也不用太擔心這方面的問題,偶爾遇到一些有興趣的人會特別問我兩岸關係,我就把它當一個談資,順便讓人家知道原來台灣跟泰國是不樣的國家之類的,真的超多人搞混...我覺得這可能才是更大的危機XDD

交換結束之後

四個月的交換轉瞬即逝,畢竟愛丁堡大學一學期可是只上十個禮拜的課,說我真的從修課中學到什麼,還真的沒有很多,但其實稍微檢視一下,就發現自己累積了超多回憶,也有了很多成長,原本設定的目標方面,我的指導教授幫我改了無數次申請文件,跟我討論了很多讀碩、讀博的規劃與取捨,然後也帶著我讀論文、寫 code 跑實驗,稍微體驗了一點讀研究所的感覺,真的超感謝他讓我看到、學到很多新東西,對未來有更多想法。而在此之外,我認識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台灣、英國、香港、斯洛維尼亞、日本、義大利、墨西哥、中國、波蘭、斯里蘭卡、約旦,去劍橋投宿學長家跟義大利室友學習做披薩、在愛丁堡被小混混丟石頭還弄丟皮夾、在劇院看表演看到睡著,但又在另一場表演看到差點哭出來、在哈利波特城堡體會有錢人的樸實無華還差點趕不上遊覽車、在天空島體驗了大雨滂沱冷到懷疑人生但隔天雨過天晴美的難以言喻的景色、甚至是在新加坡轉機時被地勤雷到差點被趕回台灣,靠自己不停找他吵架終於發現我其實可以去英國、以及最驚喜的,在萬聖節派對後被朋友們突襲慶生,這些意料之外的經歷著實是交換結束後還是經常想起的記憶,也是我若留在台灣根本不會有的珍貴體驗,當我努力規劃自己的未來,想讓一切沿著軌道順利前進,意外往往出現的措手不及,但讓過程更加有趣!

看到這邊,如果你還在思考要不要去交換、或是在交換前懷抱著忐忑不安的心情,我想說的是,確定你的目標在哪,然後就出發吧!交換並不是一切的解藥,你不會突然很有國際觀、英文突然變得很溜,你也不會一瞬間變得獨立、變得很會交朋友,你甚至會發現原來世界這麼大,然後對未來更加迷茫,但如果你真的很確定交換是你想要的,只是害怕各種不確定的感覺,那至少在我的經驗中,我覺得就往前走吧!在交換過程中勢必充滿了各種不確定與意外,從一開始的打不到疫苗、機票一直被取消,到英國之後不能開戶、政府機關拖超久不發疫苗證明、皮夾跟信用卡被偷走,回台灣前英國疫情大爆發、朋友確診,我其實也常常覺得運氣怎麼這麼不好,或是壓力很大不知道該怎麼辦,但這些事情最終都會被解決,或許是想到替代方案、遇到好心人幫忙,有時候純粹是突然人品爆發,當然也常常會是無解,得自己想辦法慢慢調適。不過,現在回頭看看,這些都不是什麼問題,我們往往在開始前想到太多可能發生的困難,卻忘記結束後自己會記住的都是好的那部分,我不敢保證你一定會有一個順利圓滿的交換體驗,但肯定是專屬於你精彩又獨一無二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