堉璘獎學金申請心得

Posted by binomial14 on October 26, 2021

2020/2021 堉璘獎學金申請心得

想寫這篇文章很久了,對我來說參加這個計畫不僅僅是給予我交換生活的金錢支持,更是為我打開了一個新的世界,過程中收穫許多經驗與心得是過去很難體驗到的。同時在申請的路上發現關於這個計畫的相關參考資料實在是少之又少,自己在申請時也是處在很不安的情緒中,因此希望能分享自己的經驗給大家參考。不過因為完美主義作祟加上來英國後有太多事情想要/必須做,這篇文章就一直被擱置,直到最近發現原來很多電資的學弟妹其實對這個計畫很有興趣,我想或許趁著記憶猶新把心得寫下來會是一個比較有效率的方式。

計畫介紹

由於每年的計畫對象、申請流程都有些微的不同,參考當年度的簡章絕對是比較好的做法,我就不多加贅述了,我會針對我申請的年度簡單介紹並且提出我個人對這個計畫的理解與詮釋。 堉璘獎學金的獲獎者須滿足三大條件:完整參與申請計畫、在「國外」學校機構讀書或實習、回國後的回饋計畫,其中只有第一點需要在申請時完成,二三點都是可以在獲獎後再進行的(第二點須在獲獎後一年內開始)。

  • 完整參與申請計畫:這個部分包括參與主辦方規定參加的講座、媒合會、機構實習、繳交提案計畫報告、提案計畫發表等等
  • 在「國外」學校機構讀書或實習:獲獎者須在獲獎一年內前往國外的學校讀書或是機構實習,其中會根據目的(學位、交換)、地點、時間長短等提供不同金額的補助
  • 回國後的回饋計畫:獲獎者需要「執行」在申請時所提的回饋計畫並繳交成果報告書等,就是要確定拿到錢之後有真正被用來回饋社會

堉璘獎學金分為兩個組別:學位組預計錄取 10 人,是給計畫出國攻讀碩博班的同學申請的,額度較高基本上是一年百萬以上,相對的也很競爭,我這一年應該是 40 幾人在搶最後的十個名額。非學位組則預計錄取 80 人,申請者主要是出國交換的同學(順帶一提,領了堉璘獎學金就不能同時領台大的其他交換獎學金,但如果是非台大提供的可以同時領),這個組別從一開始的兩三百人一路縮小,在最後一關只剩 60 幾個申請者,但最終只錄取了 40 幾人,因此也不是那麼容易就可以拿到,但相比學位組來說是容易多了。

關於回饋計畫的部分,基金會有提供六大主題,但在實際執行面我的觀察是沒有那麼絕對,與其去想自己的回饋計畫是哪個主題的,更重要的是定義出一個你想解決而且真實存在的問題,然後提出對應的解決方案。

堉璘獎學金的申請其實與一般的獎學金大不相同,我們普遍認知的獎學金通常是衡量申請者「過去的」表現,來斷定申請者是否值得這個獎勵,而堉璘獎學金卻很注重申請者「未來想做的事」,這當然不是說過去的經歷不重要,但要牢記堉璘基金會最有興趣的是當你拿到獎學金之後會做什麼,因此在申請時側重的點自然與其他獎學金大不相同。

申請過程

這邊來說說我自己的經驗吧!大概是 2020 年九月底突然決定大五上延畢交換一學期(原因之後或許可以寫一篇文解釋),在準備申請台大校級交換的過程中剛好看到堉璘獎學金的資訊,算了算發現如果拿到的話我延畢這學期完全不會花到爸媽的錢,雖然感覺很麻煩但就先報名了吧!事後來看堉璘基金會最想要的應該不是我這種動機的人,我也是在過程中慢慢了解為什麼他們願意提供這麼高的金額給我們出國,因此我不停思考在完成我自己的生涯規劃時能不能也對台灣或多或少有一些回饋呢?最後我自己對於這個計畫的詮釋是出發點是為了自己,但結果會對台灣產生一些正向的影響,我不確定這樣的想法是否符合基金會的初衷或是符合整個社會的觀感,但因為我個人對於這個議題見解極為粗淺同時也不是這篇文章的重點,我就停在這了,如果有不同的想法歡迎討論。

讓我們回到申請過程,我大概在十或十一月時參與了說明會並且確定報名了這個計畫,並且在十二月參加了兩場指定參加的講座,除此之外我在 2020 年沒有做任何跟這個計畫有關的事情,實際情況是想做也不知道要做什麼,當時官網上也還沒有什麼資訊,甚至連日程也都不太確定,然後我也找不到任何過去的獲獎者可以諮詢。不過我相信這情況在今年申請會有改善,早一點決定要不要申請、要做什麼樣的計畫、多多跟別人討論,應該會比最後擠在幾個禮拜內做完要好。

到了 2020 年 12 月 31 號,我拿到了愛丁堡大學一學期的交換機會,也順勢確定了我要繼續申請這個堉璘獎學金,然後應該是在一月中有個兩天的工作坊,我是到了這時候才真的比較知道這個計畫要我們幹嘛然後大致要怎麼進行。蠻有趣的是堉璘基金會與 JumpStart 合作辦了這個工作坊,JumpStart 是由業界人士組成,目標是協助想要自我提升的年輕人,我覺得從這開始我接觸到一些過去完全沒有聽過或認真思考的東西,我自己覺得可能就是一些我們過去以「管院手法」統稱的一些觀念,我自己是覺得這些都是工具,學會了以後才知道好不好用,至少在這兩天的活動裡學到的一些觀念我真的有用上,當然也是有一些我很無感的內容,但整體是讓我大開眼界了,從電資視角慢慢打開,也算是促成了我下學期跑去修典範企業運作思維還有創新創業的機會與挑戰(蠻推電資的人有興趣的可以修看看,提醒一下自己世界上還有很多有趣的東西)。另外就是媒合會的部分,堉璘基金會要求所有申請者要完成三個月的實習,實習機構多是與社會議題有關聯性的組織或企業,因此在這個工作坊申請者也要趕快去找工作,找不到工作就直接被淘汰了,小訣竅是看到有興趣的工作就去找代表加賴、遞履歷,正式的實習媒合應該是要有一個統一的面試與媒合,但很多人其實私底下就先口頭確認 offer 了,像我就是在統一的面試前先去了公司面試然後當場就錄取了。我覺得這部分可以積極一點,因為沒有拿到實習就沒有機會繼續申請獎學金,但如果去了自己不喜歡的地方實習三個月又很痛苦,因此有看到想去的就主動一些吧,何況那些企業只需要付出超低的基本工資就可以拿到一大群優質實習生,不用太妄自菲薄覺得自己不會被錄取。另外,如果真的沒有自己想去的組織,我覺得在這邊決定不繼續申請也很合理,反正在這之前也還沒有投入什麼時間,如果對於實習沒有興趣真的沒有必要花時間,學期中的三個月每個禮拜花 16 小時做自己沒有興趣的事情,就算最後拿到獎學金了也很痛苦吧!

2021 年三月到五月就是機構實習的部分,我也開始了 25 學分 + 每個禮拜 16 小時實習的充實人生,事後想想是蠻冒險的,雖然最後沒有影響到成績也成功拿到了獎學金,但如果這兩個有其中一個不小心崩了我現在可能也沒心情寫這篇文了,所以還是少修一點課吧!關於實習的內容我也不贅述了,跟獎學金有關的部分就是實習主管的回饋會影響你申請的分數,但我想以我們傳統儒家思想大家都希望好聚好散,可能影響不大,不要太誇張應該都差不多,但我覺得都來實習了就還是認真做事吧!何況薪水領得那麼少如果打混過去的話,就真的什麼收穫都沒有了。我在實習的時候就常常煩公司正職的工程師,至少對於大型軟體開發有了更多理解,不再像以前寫作業的時候一樣就算用 github 也是亂搞一通根本沒在做版本控制。總之,因為基本上這個短期實習能做的工作不會太複雜,我覺得去實習就是要多跟公司的人聊天,雖然他們可能學歷不一定比較高,或是跟我們未來想做的事情看似沒有關係,但聽聽已經在職場的人在想什麼,對於思考自己的未來也是很有幫助的!

一轉眼到了六月,要繳交回饋計畫報告書了,因為我整學期真的太忙了完全沒時間思考,我到了最後一個週末才開始寫,千萬不要跟我一樣。。。然後交出計劃書的時候我就覺得完蛋了,果然之後收到的回饋就是非常不好,太空洞完全不知道我想要幹嘛,我認為要避免這樣的問題有兩件事可以做:第一個就是早點開始,我們都會完美主義然後拖延症不想直接寫計畫,有一個方法是寫大綱,強迫自己在五十個字內寫出很簡單的大綱應該比起強迫自己寫整篇報告容易多了。第二點是瘋狂煩自己的朋友,讓別人聽聽看你的盲點在哪裡,也可以找堉璘基金會安排的輔導人員,總之就是想辦法讓別人知道你在幹嘛,一開始可能你自己講一講就會心虛了,然後就是這樣一直修改,最後應該都能寫出一個還不錯、可具體執行的計畫書。另外如果可以的話,我覺得找不同領域的朋友幫忙會很有幫助,像我一開始找了電機系資工系的人幫忙,他完全能跟上我的邏輯還有術語,但是一講給非電資背景的人聽就發現他們完全聽不懂,你就會發現很多對自己理所當然的事情其實並沒有那麼簡單。

最後在七月第一個週末是回饋計畫報告,用三分鐘向評審們報告你的回饋計畫然後有五分鐘的問答時間。以我的情況而言,因為評審都先看過我的報告了,很大的問題就是這個回饋計畫很不具體,雖然我試著在報告的三分鐘裡面補救這個大缺點,但事後聽說這些評審們並不買單,所以我在第一次公布結果時是沒有直接錄取的,需要再補繳更正的計畫書,同時基金會也有指派一位導師協助,導師的工作就是告訴你為什麼你沒有直接錄取,那原因其實就跟我自己想的差不多,因此基本上這次就沒花什麼力氣,其實對我來說還是差不多的回饋計畫,但我就是真的把所有要做的事情一件一件寫下來,最後還是順利錄取了。

總結

實際走完這將近一年的申請過程,然後在剛剛寫文章的時候又回顧了一遍,我想我大概能總結出堉璘獎學金想要把獎學金給什麼樣的人,其實就是兩點:

  1. 足夠優秀的人:就跟所有獎學金一樣,如果你證明你最有資格拿這個獎,那當然就是你的,如果你已經拿到國外學校的 offer,或是你有跟回饋計畫相關的經歷或是能力,都能夠幫忙證明這點
  2. 能夠回饋的人:這是堉璘獎學金最特別的地方,他希望你拿了錢不只是自己出國,也要能真的回來解決問題,因此能夠說服評審你是真的會回饋的就很重要,因此如果能在回饋計畫書裡面具體說出你會做什麼,講得越詳細越能讓別人相信你是有認真思考可行性的

就我自己來看,非學位組的申請應該不會到太困難,很多人最後沒有上的原因我想更可能是因為其實他們並沒有什麼想執行的回饋計畫,所以選擇中途退出或是在最後階段無法說服評審。對於接下來想要申請這個計畫的人,我會建議你在申請之前先確定自己真的有想要執行回饋,還沒有計畫沒關係,但如果只是為了錢申請的話我覺得是蠻不值得的,因為在過程中你會需要做很多跟你的最終目的無關的事情(低薪實習、想回饋計畫等等),這個計畫不需要是多高大上或是真的能帶來巨大改變的那種,對我來說,在達成自己的目標同時,也能對其他人有正面的效益,就是一個好的回饋計畫了。

後記

整篇文是以我的視角來寫的,理應充滿各種 bias,僅供參考,還是要認真看官網的最新說明然後盡量多聽其他人的意見。 因為我目前還在交換過程中,回饋計畫也還沒執行,我就不把我自己的回饋計畫放在這邊了,如果有需要的人可以再私訊我。 然後如果看完有任何想討論或是沒寫清楚的地方,都歡迎留言或是私訊問我,我有空的時候都會回。 最後的最後,想謝謝所有在我申請過程中聽我抱怨、鼓勵我、跟我一起討論的人!

寫在劍橋回愛丁堡的火車上